首页 > 信息详情
教师基本功调查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也是开展教师培训的重点之一。为了能了解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现状,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我进行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抽样对象涉及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本次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的调查,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 涉及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学科本体性知识、课程与学科教学知识、专业能力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科专项能力、教育技术、教学研究、学习能力、沟通交流素养等方面,主要聚焦于专业能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此处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等。大部分教师都对此表现出了较高的自信度。在调查中, 有的教师表示能熟练掌握, 有的教师表示能基本掌握, 只有的教师表示有欠缺。不同教龄的教师表现出了不同的自信度,交互分析表明自信度与教龄存在正相关。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在调查中,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接下来依次是对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基本方法的缺失。教龄越长的教师越感到缺乏对于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的知识。
(二)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教学设计技能的调查中,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教师们认为最欠缺的技能。我在访谈中了解到新课程要求教师完善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而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只需要研究教师的讲授, 不需要研究教学活动设计,故教学活动设计成为不少教师教学设计时最欠缺的技能。与性别做交互分析发现,女教师相对男教师更缺乏教学活动设计技能,而男教师比女教师更缺乏学情分析技术。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课题报告的情况:调查发现,教师感觉最缺乏的能力是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课题报告的能力,将该能力与教龄做交互分析发现,见习期教师中觉得能熟练开展课题研究的最少, 入职第五年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略好,此后随着教龄的增长该项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本应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日益增强,积累的经验更丰富,思考的问题更深层次, 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更多,然而实际却不是这样。访谈发现, 教龄五年左右正是很多教师准备评中级职称的时候, 很多教师为此进行了教育科研,此后就逐渐远离了教育科研。
校本课程开发技能的掌握情况:校本课程开发技能是教师觉得比较欠缺的技能,
感到自己此项技能有些欠缺或很欠缺的老师很多。这一现象与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结果相仿,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的情况,还要研究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 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师反思性研究的自觉性, 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但该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而教龄年以上的教师正处于恋爱、结婚、照料孩子的阶段, 当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的时候, 教师自然不会把时间、精力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其技能的提高自然会受到限制。此技能也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交互分析发现, 女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熟练程度要低于男教师,技能性缺乏更明显。对教材进行处理以及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实施有效教学的情况根据表和表所示,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的技能和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实施有效教学的技能,这两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均与教龄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
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处理、作业的个性化辅导与教学环节中的指导的情况: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处理是指教师能及时捕捉并准确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灵活应对, 恰当处理作业的个性化辅导是指教师能针对学生作业中的不同问题和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教学环节中的指导是指在预习、上课、笔记、作业、复习、自我评价等环节中指导学生改进、完善学习方式。这三项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在本次调查中始终与教龄呈正相关。事实上,要想及时捕捉并准确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灵活应对,恰当处理, 要想针对学生作业中的不同问题和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 要想在预习、上课、笔记、作业、复习、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完善学习方式,就必须积累充分的案例性知识,形成处理即时生成问题的智慧,这些均与教龄相关, 单凭教师在大学学习时所记住的原理性知识是没办法处理此类问题的。交互分析发现,男教师在处理上述生成性问题时相对女教师有优势,而在板书技能特别是工整性、条理性方面, 女教师则比男教师有优势。
试卷编制技能的掌握情况:师范教育中基本没有涉及该项技能的训练,职后尽管也对教师的试卷编制能力提出了要求, 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多少人基于双向细目表来编制试卷或评价试卷,但该项技能作为当前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沟通交流素养与学习能力
调查显示, 教师能熟练掌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工作环境的技能, 这与我校坚持多年的教师家访制度有关。
(四)对基本功的认识
问卷的开放性简答题“您认为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最需要提高的教学基本功是什么?您认为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该具有哪些教学基本功?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对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教师应该如何练好教学基本功?”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高的教学基本功熟练使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硬件、课件制作等软件为教学服务,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技能。分析、处理、整合教材, 开发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拓展型、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技能。尊重差异,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设计分层、有效作业的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科学有效评价不同学生的技能。教学反思与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影响教师对教学基本功掌握的因素教师工作量大, 工作压力大,应付各级各类部门的各种任务耗费了过多的精力。形式化的、空洞的理论培训偏多,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且具有跟随支持特征的课程较少。
“应试教育”和中小学考核指标单一使得教师过于功利,无暇顾及对改变教学方式有直接作用的基本功的提高。如何练好教学基本功创设提高教学基本功内驱力的机制,让教师能有时间且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提高,有空间和平台进行历练,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设计各种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实务培训、校本研修活动和教学竟赛活动等。
三、调查启示及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 教师们急切地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为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也是对这一问题的印证。提高教学基本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团队合作、伙伴互助” ,在教研活动、校本研修中经历听课、评课、磨课的实践,通过”实践、反思、改进”的循环来实现专业成长。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有很多可互补之处, 这成为他们互助的基础。例如,年轻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而年长的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一般意义而言, “师徒带教”是比较落后的人才培养方式,然而在职后教师培养中却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将“师徒带教”落到实处,让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备课、上课、反思、改进, 这样不但能促进徒弟迅速提高教学基本功和快速成长,也能提高师父的反思、研究能力。